11月6日,最高检以“假释监督”为主题发布第四十九批指导性案例,这也是最高检发布的第一批关于假释监督的指导性案例。此次发布旨在厘清争议问题,明确相关法律适用规则,指导各地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检察职能,依法推进假释制度适用。
假释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,依法公正适用假释是刑罚执行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。最高检第五检察厅负责人介绍,从司法实践看,假释的适用率极低是刑罚变更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。统计显示,近年来假释案件数量降幅明显,2020年较2019年下降30.8%,2021年较2020年下降41.2%,2022年较2021年又下降了14.0%。有的省份连续两年没有办理一起假释案件,这与同为刑罚变更执行方式的减刑制度适用形成鲜明对比,严重限制了假释制度功能的实现。
据介绍,此次发布的案例共五件,既有对“再犯罪的危险”的判断、“确有悔改表现”的认定、假释适用刑期条件的理解、财产性判项执行对假释适用的影响等法律适用问题,也有依法从宽适用假释、对相关罪犯从严审查等法律政策问题的把握。最高检第五检察厅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检察机关将加强督导指导,完善制度规范,创新办案形式,充分发挥案例引领示范作用和假释制度价值功能,推进假释依法规范适用。(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