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中国青岛网  今天是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

孩子们到底在听什么呢?

用身心在听的奇妙听觉

关于听觉我看到过一个有趣的解读,美国儿童研究科学家说,6个月的婴儿能够听到虫子爬动的声音。在成人的思维中,这简直不可思议,毕竟不管是在我们的记忆中,还是在现实生活中,都没有这回事。尤其现代人出门耳朵都爱塞两个耳机,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还有一些发烧友甚至会选择抗噪包耳的专业耳机,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,没有谁能干扰他的世界。

说得残酷一点,成人的耳朵已经没有那种敏感度了,耳机里声音会越放越大,仿佛只有压得住外界,才能找到一些自己。

事实上,儿童听觉的发展虽然比触觉的要晚一些,但是由于神经末梢缺少髓鞘包裹,听觉反应反而非常敏感。婴儿在3个月前尚不能准确定位与识别声音,他的听是一种弥散的反应,会因为声音大了受惊吓。3个月到半岁之前,婴儿的听力开始突飞猛进。这个时候,给孩子听什么就看父母的选择了。

2019年年初,我前往德国采访森林幼儿园。为什么跑那么远去采访一家幼儿园呢?这是因为早在一年前,我就看到过德国Eltern杂志报道的《森林幼儿园》。这样一篇很短的小文章,让我一度陷入了思考——什么是森林幼儿园,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什么?

时隔一年多,我站在了德国东部耶拿郊区的一片空旷的森林里。零下1摄氏度的森林深处,我和园长Daniela Kosmitzki边聊边裹紧大衣。空旷的环境下,冷风更具穿透力。幼儿园的老师带着二十几个孩子,先是围坐在一棵倒下的树旁边读诗、唱歌,然后开始玩数人头的游戏,这一早上数学、语言就都学习过了。课后,孩子们三五个聚在一起,拿出自己背来的餐食席地而坐吃东西;饭后再一起玩搭建房子的游戏,或者在枝杈之间爬来爬去,或者直接躺在地上望着高耸入云的树和天……这些画面很具冲击力。我和园长聊了非常多,我问道孩子为什么要在森林里成长。Daniela说,他们花了很多时间让孩子感受自然,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躺在地上,闭上眼睛去听,不同的季节听不同的声音。

孩子们到底在听什么呢?

Daniela说,他们能分辨出不同的鸟叫,他们可以去听小动物的声音,去听叶子飘落的声音,还可以去听自己的心跳声。

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老师曾说,儿童听声音是身心在听,成人听声音是耳朵在听。

从专业角度来说,听觉之所以奇妙,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有选择性。作为家长,我相信大家都曾亲身感受过,孩子最擅长从众多的声音中听出妈妈的声音。有些声音他也许听不到,但是妈妈的声音他会率先听到,因为妈妈的声音总是伴随着最佳的感受力。

这让我想起来,在我36岁成为妈妈的时候,我的脾气性格变化很大。但是直觉告诉我,要温柔而坚定地做妈妈。可能是因为本能的母性被激发,随后,每当面对孩子,我都会以温柔的眼神、笑容、语调来和女儿交流。随着她一天天长大,不论是唱歌谣,还是讲故事,我都坚持自己做,从来不用音频产品来替代我的声音。我认为,妈妈真实的声音,优于一切其他人工声音,声音和声音中的情感能够吸引孩子,让她能专注地听。

就像在德国森林幼儿园,那些孩子的声音记忆是一种感受记忆,而我们成年人更多的则是理解性记忆。

除了妈妈的声音,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也都是非常好的,能够刺激孩子的听觉发展。最好的声音来源于大自然,最好的灵感也来源于大自然。

我记得有一次看到音乐人谭盾的采访,他说为了一首曲子,专门跑到海边、溪边等地去录大自然的声音,因为这样的声音是电脑编曲根本无法做出来的。

“而我们孩子对节奏的敏感,其实和她的心跳也是有关系的,所以呢,未曾被大自然的因素刺激过的孩子,从娘胎里出来耳朵就充斥着人类的音乐。城市的噪声是最可怕的,尤其是一些音质不好的劣质玩具里发出的声音,对孩子的敏感力是极具损害的。”李子勋老师在他对听觉的分析中这样写道,并且他一直建议,半岁以前尽可能避免让婴儿听太多人工合成的音乐,在听力发展阶段给婴儿留出巨大的空间来融入自然的声响。在孩子2岁以前尽可能地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感受复杂的声音,让孩子的听感细胞获得饱满的刺激。李子勋老师还说,有了之前的饱满刺激,孩子3岁以后系统地接受人工合成的音乐时,才不至于缺乏内心的创造性。

关于感官的养成,我经常和孩子玩一个游戏叫“听”,一起来分辨声音。这个游戏,我们会在院子里、在海边、在山上等不同的场景进行,我发现孩子总能描述出和我们想象中不一样的内容。我经常说女儿,小耳朵太尖了。她说:“我的耳朵有一个开关呀,我一直开着,你没听见是因为你的关机了。”

关于听觉

不要做的:

孕期的胎教,不建议准妈妈拿着电子产品贴在肚子上播放音频。一方面,胎儿还没有形成听力,这么做没有任何意义;另一方面,妈妈的肚子里,也是一个自然的环境,最好不要人为地破坏这种宁静。

不要给孩子玩的:

在孩子听觉的发展期,尽量避免给孩子玩一些声光电玩具,避免听一些合成的声音;同时,我也非常不提倡过早给孩子听一些音频节目。有些家长,本意是好的,可能单纯觉得别人讲的比自己好,并不是懒,但却走了一条不够高明的路。毕竟面对面地讲,给孩子身临其境的声音效果,远比一个设备播出来的要生动得多。要知道,不同的声音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刺激也是完全不同的。

作者:段金希[微博]

来源:漓江出版社授权选载于《赋能孩子》

赋能孩子父母家长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中国青岛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